很多患者及家属都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其实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应同步进行。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大程度的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降低并发症以及各种残疾的发生率。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发病1个月内的修复能力很强,如果没有康复禁忌症,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康复医院温馨提示: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 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在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 min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
越早下地走路,恢复就越好
很多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肢体偏瘫等功能障碍,为了快点恢复,早早的就下床走路,这样实际上对康复是十分不利的。患者勉强站立行走会加重关节损伤,导致不良步态,反而影响肢体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过程要从翻身-坐-站逐步训练,才能到迈步走,循序渐进的进行。
建议:对于卧床期的患者应将肢体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
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伸伸胳膊、拉拉腿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是康复医务工作人员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表评估后制定的,盲目的活动造成很多错误动作的出现和错误习惯的固定,造成误用综合征,导致肢体因为肌痉挛而完全不能活动。偏瘫患者应去正规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即使后期转回家庭自行进行锻炼,也需要定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建议: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病情稳定指生命体征平稳,且48h内病情无进展。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积极进行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重视瘫痪肌肉的肌力训练,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交互性屈伸肌肉肌力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功。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功能。
痉挛很简单,使劲拉开就好了
脑卒中后早期肢体多是迟缓性瘫痪,随着病情的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增加,瘫痪肢体肌张力逐渐增高,并出现痉挛。痉挛的处理要从发病早期识别和处理开始,治疗应该是阶梯式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为主要目的。
建议:痉挛的处理要从发病早期开始,痉挛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为主要目的。抗痉挛肢位、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缓慢牵伸、夹板疗法等方法可以缓解肢体的痉挛。痉挛影响肢体功能时,可使用替扎尼定、丹曲林和巴氯芬等口服抗痉挛药。局部肢体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时,建议使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康复训练结合早期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可以减少上下肢的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
不进行心理治疗,家属“照顾患者心理”而忍让
有的患者因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往往苦闷、自卑,从而产生悲观情绪,常为一点小事而发火,或者只要家人在场,本来自己做的事,事事依赖让家人去做。
患者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在家人的帮助下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康复就是针灸、按摩,只关心肢体功能
不少人对康复的观念依然停留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上,并且认为康复就是锻炼肢体。部分患者在肢体功能受损的同时,也伴发言语、认知功能等的丧失。
脑卒中后常见的交流障碍是失语和构音障碍。脑卒中早期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目标主要是促进交流的恢复,教育患者周围的人们,促使其与患者积极交流、减少对患者的孤立、满足患者的愿望和需求。脑卒中早期可针对患者听、说、读、写、复述等障碍给予相应的简单指令训练、口颜面肌肉发音模仿训练、复述训练,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试用文字阅读、书写或交流板进行交流。
认知障碍在临床上常分为执行功能障碍、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等,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也因人而异,如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记忆力障碍训练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反复的训练来改善认知障碍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家属应该耐心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产生认知功能损失过快等情况。